开展风资源评估主要目的在于分析风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机组型号、评估项目的发电量、校核风电机组载荷等、它是保障项目安全稳定运行获得长效收益的重要前提。然而分散式风电一般规模较小、选址较为灵活、从成本和项目进度等各方面考虑,亦难以按传统集中风电开发的方式完成风资源的评估工作,都难以按集中式的方式实施一年或以上测风塔测风工作。因此,是分散式风电开发的难点,也是判断项目开发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快速有效、合理合规的完成项目风资源评估工作。
2015年12月,气象局发布了《分散式风力发电风能资源评估技术导则》【气象局QX/T308-2015】,是目前唯一一个关于分散式风电开发与评估方面的技术标准。但目前仍没有专门的分散式资源评估模型。
东润环能依托自身生产的中尺度历史模拟数据(对比了国际多家中尺度数据)、以及现有的数百个测风塔和大量实际风电场运行数据,发现中尺度历史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误差普遍在0.5-3m/s左右,因此很难有效支撑风电开发与否的决策,正好处于风电开发是否具有经济性的边界值,甚至超过了风险可控范围,这对大部分区域来说。
在大量模型验证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东润环能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分散式风资源评估整体技术解决方案,关键流程及具体内容如下:
(1) 中尺度历史模拟数据,格点精度3km~1km。
东润环能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象局公共事业服务中心、华北电力大学就核心技术达成战略合作,提供全国27km、9km、3km及1km分辨率、每天96时次的高精度历史模拟数据,可为宏观选址、微观选址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包括温度、压强、风速、风向、风功率密度、太阳总辐照度及直射散射辐照度等多种气象参量,通过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利用四维变分同化技术将公司近900座测风塔数据、地面观测站以及卫星、雷达数据进行资料同化。
(2) 雷达实测数据1-3个月,订正中尺度历史模拟数据延长至1年。
东润环能通过试验对比发现、测风位置距离场区位置如:10km~20km、20km~30km、30km ~50km内,50km以内)的测风数据通过CFD推演到场区,随着距离越近精度会有所提高,利用不在场区内(10km以上。但50km以外、推演的精度明显下降。同时发现若利用场内的测风数据、延长至1整年数据,如:3个月的测风数据进行试验验证,误差明显降低,对中尺度历史模拟数据进行订正。
考虑分散式风电所选区域的特殊性。实测风资源数据与相应时间网格内中尺度历史模拟数据拟合建模,将1-3个月实测数据延长至1个完整年,测风数据,建议安装雷达测风,根据风特性情况(1-3个月),安装测风塔测风具有较大限制。若开发拟选定区域内东润环能具有测风数据,则可免费为用户提供实测数据用于资源评估。
东润环能在功率预测市场上已有近10年的经验,具有丰富的声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安装、维护经验以及数据服务团队。可提供租赁、安装、数据、评估一站式服务。
(3)CFD流场计算(WeFarm软件)微尺度风资源评估
CFD流场计算是目前微尺度风资源评估的主要技术、计算域的范围在数公里至数十公里的量级,通常采用米、十米量级的水平分辨率。结合实测数据、中尺度气象模式和CFD流场计算技术。对气象模式的结果进行降尺度计算,以体现局部地形对风况的影响,是分散式风资源评估和微观选址的主要技术方向。
东润环能长期与华北电力大学就CFD流体模型进行合作研究、并结合丰富现场考察经验的工程师为风电开发商提供微观选址服务,模型自带30m*30m地形网格数据,包括:风速风向玫瑰图、湍流、风切边、尾流影响、风机选型、发电量计算等,提供风资源评估服务,并针对分散式风电特点考虑建筑物障碍影响。
WeFarm软件的主要技术特点:
² 全厚度大气边界层模型,主要关注区域50至300米;
² 复杂地形数据校验、计算域结构化网格自动生成与质量控制技术;
² 测风塔互推与计算结果验证;
² 与中尺度模式嵌套运行,无测风塔风资源分析技术;
² 多种稳定度的大气边界层流动计算;
² 基于国内测风数据的模型参数校正,具有更高的计算准度。
在丹麦举办复杂地形风电场流场计算模型国际盲评对比中,计算模型在准确性上具有技术优势,优于目前主流的风资源分析软件,WeFarm软件计算结果进入TOP1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采用国内实际风电场的测风塔数据进行测风塔互推,与同样使用CFD流场计算技术,采用k-双方程湍流模型求解RANS方程的主流风资源评估软件进行了背靠背的计算结果对比。WeFarm软件在流场计算准度上优于目前业内常用的国外商业风资源分析软件。